好久不见,都好吗?本期讲失而复得。
2019年收到过一支徕卡summicron-r 50/2(R50/2),爱不释手,称赞有加,彼时自问会不会留下,没有答案。过后不久即遭冷落,于是连同胶片机身Leica R4一并卖出,觅得好归宿。两年过后,买回一套R50/2+R4。所谓醉过知酒浓,下贱得可以。今天来讲宾得smc-m 50/1.4之后第二支购回的镜头,Leica summicron-r 50/2。
徕卡R卡口50/2规格的镜头版本考据是一笔糊涂账,leica wiki上一共六个编号,光看外观可以大致分成前期E43,后期E55以及最后期带电子触点的rom版本。对版本信息有兴趣可以参考大佬刀心之水的这一帖和楼里的讨论。本次收到的这支是加产的后期E55非rom版本,看编号对应的年份是1984年。比较上次收到的版本这支前端铭文不带口径和产地,产地信息挪到了尾端底部。收的时候没有看到还以为是德产捡了便宜,是在想屁吃。
镜头具体参数此处不赘述,或许你在别的平台看到过我写的上一篇。以下来讲讲实拍。收到这支之后拍了一卷试机胶片,又分别转接到佳能5D一代和索尼a7r4a拍摄。在Leica R4上原汤化原食显然体验极好,80年代的胶片单反比起70年代的铜疙瘩们用起来舒服许多,而且R50/2接在R4上比例和重心都非常舒服,想要不顾成本地一通瞎拍。
比起来接在5D一代上稍微有些滑稽,重心和手感倒是舒适便利,只是对焦基本抓瞎,5D没有live view,即便用了有触点的转接环对焦成功率也不高。即使是这样,在5D上用居然才是买回R50/2的初衷,下贱得可以x2。
最后转接到a7r4a上,完全是金钱的香气。取景器和改进后的屏幕跟从前a7m3相比用起来痛快许多,光圈稍小的话甚至不需要放大也能准确合焦,而高像素放大后仍能保持画面细腻,配合R50/2的高锐度低色散,长对焦行程的微调能力,街拍中有一种反直觉的审慎的快乐。
画质方面仍然是熟悉的味道,反差适中细节丰富过渡柔和。或许你会好奇R口镜头跟M口镜头比如何,全开无限远试了一下锐度,有兴趣的话猜一猜谁是谁。不过样本数为1,别太在意就是了。
反倒是许久没有上街对50mm和手动对焦都有些手生。50mm在狭窄的曼哈顿街道可以用来隔街拍摄,找到有意思的场景,预对焦,等待有趣的路人上场,跟场景里的元素互动,成功率高,陈词滥调。
至于内心深处,还是喜欢城中村屋顶每天变换的夕阳和不期而至的大粪苍蝇。
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