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得到的手动镜是宾得77Ltd,焦段77mm,最大光圈F1.8,发布于1999年11月。千禧年前夕,距离宾得成立过去了80年,距离他们第一部全幅数码单反发布还有17年,77ltd发布于三支宾得ltd镜之间,43ltd发布于97年,43mm焦段几乎等于35mm胶片对角线长度,被认为是真正的标头,31ltd发布于2001年,并在次年被Popular Photography杂志评为最伟大的标头之一。而夹在中间的这一支,厉害在77mm的焦段看上去比较像幸运数字吧。
对于索尼a7III来说,中焦镜头选择其实非常丰富,原厂镜方面有便宜轻便的FE85/1.8,也有大只佬85/1.4GM,转接方面从便宜的苏联蔡司写轮眼Jupiter-9到昂贵的summicron90都似乎是不会后悔的选择。最终选择77ltd有三方面考虑。最直接的当然是价格,77ltd二手价格大致在400-600刀范围,同样价格可以买到全新FE85/1.8,也可以买到成色非常不错的Contax85/1.4;考虑体积淘汰后者,而最终没有选择原厂镜,可能是因为喜欢哈苏80标头的透视关系,而尝试85/1.4GM的时候发现5mm的差距居然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
既然讲到焦段干脆多说一些。习惯了28和35之后会对中焦有本能的抗拒。在波士顿徕卡店里跟小哥聊天,得知我习惯35之后热情地推荐了75mm,说这两者的视角互补,应该会喜欢。虽然最终拿到的是77ltd,但实际用起来视角的确非常自然,街拍的时候可以站得相对于用35mm更远,不打扰被摄体地拍摄,近景轻易突破社交安全距离,细节明察秋毫,远景则因为焦段压缩,显得中正平和。
成像方面77ltd还是一支典型的宾得镜,清心寡欲,平淡自然。锐度方面全开可用,不知道是不是我对焦眼瞎,的确比不上85/1.4GM。色彩方面,如果我说空气感是不是又会被骂玄学,但总之于我而言非常讨喜,不像85/1.4GM的浓厚,也不像Canon50/1.8ltm的温暖,倒是跟之前在portra160上看SMC50/1.4有些许类似。焦外方面作为一支人像镜显然表现喜人,油润不凌乱。
最后讲手感。镜身全铝金属,作为一支自动对焦镜头大方地保留了机械光圈环,可在F1.8与F22之间每半档调节。对焦环阻尼感所有距离一致但一致地松,这倒也是和SMC50/1.4如出一辙,实际对焦准确无怨言。设计上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镜头自带可伸缩遮光罩,拉出来可以摸到罩子里的植绒,让人非常担心一伸一缩灰尘都进到镜身了。另外一个是镜头在最近对焦距离时会伸出来一截,看起来有点可爱。
是不是锐利的成像千篇一律,有趣的镜头万里挑一。如果说原先买到宾得胶片机仅仅是因为机缘巧合,写到这里似乎有点喜欢宾得了,谁能六年之内连发三支奇葩焦段的好镜头,谁能一直等到2016年才发布第一部全幅单反,又是谁的母公司同样念念不忘地出GR,又迟迟不肯上全幅呢。
References
-
http://www.northcoastphotographer.net/files/7a6bf1d209118e0d9790f4d66274c8b1-124.html
-
http://www.ricoh-imaging.co.jp/english/pentax/pentaxhistory/course/
-
http://gw.org.za/images/Lens%20Technical%20and%20Trial%20Use%20Reports.%20SMC%20Pentax%20FA77mm%20and%20FA43mm.%20Hirakawa%20Jun%20and%20Adachi%20Masamitsu,%20200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