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最后还是买了理光GR3。与另一套数码器材不同,这一次没有贴满胶带,装在卖家送的不甚匹配的盒子里,短短一月经过数个城市几万公里。生活的本质是磨损,相聚离开都有时候,用多久算多久。
GR3发布于2018年下半,距离前代GR2过去3年,距离初代aps-c画幅的GR过去5年,与底片GR1则相距22年。几十年间并无二致的外观设计和伴随着几乎每一代的让人皱眉的缺点也是一种偏执传承。到了GR3这一代,aps-c画幅的像素从16mp变为更加主流的24mp,相较前代增加了机身防抖和相位对焦,简化了镜头光学结构,减掉了闪光灯和续航。不咸不淡的更新,相对高昂的售价,28mm的视角与手机主摄几乎一致,并没有购买的必要。
嗯,先接着往下讲。三代对比前两代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相机尺寸微微缩小了,实际握持坦白讲没有初代GR跟手。虽然这么说,用初代练就的骚操作,用手绳挂着相机然后玩剑玉一样甩上来,握住,开机,拍照,一气呵成。只是过程中防抖模块哗哗作响,不知道会不会有天抖散了黄。键位设置还是一如既往方便单手操作,调好设置举手即拍毫无迟滞。
实拍来说画质方面没有抱怨,镜头锐度足够,从其他人的评测来看动态范围也够用,焦外表现足够讨喜。日常使用标准和正片模式jpeg直出,各有各好。对焦方面显然较初代有大幅提升,人脸识别在28mm视角里堪堪可用。与a7iii比较显然有失公允,只是使用过程中的确不太需要用到一按到底的snapshot模式了。
现在来说购买理由,于我而言GR3是一个比手机好用的记录工具。居家旅行会带上a7iii,拍猫拍人一气呵成;想要仪式感的时候会翻出胶片相机,抚摸两小时拍照五分钟。在其余所有时间里,真正愿意带着的可能只有GR3这样的傻瓜相机。握着a7iii想着光线明暗景深构图,拍着胶片死记光圈快门,甚至过去拿着x100t也会考虑自以为闭上的左眼是不是其实在翻着白眼做出肌肉抽搐的表情。而用GR拍下的更多可能是毫无意义的画面难以启齿的念头和并不相通的悲喜。当然画面念头并不会因为记录的媒介而改变,可能想要的只是一支足够顺滑好用的笔。
说得飘了。不过至少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可能是自由的。现在想来任由外物摆布感官左右思维,一个取景框里一个人格,反倒落入下乘了。
再说一点题外话。旅行过程中经过羚羊峡谷,本地导游带着一团一团的游客鱼贯而入,不时要过游客手里的相机手机在特定的角度拍照,念叨着随意取的岩石的名字念叨着这一张是NatGeo的某期封面,这一张是某某壁纸。现在想来这种不适的感觉就好像过去回答阅读题屡屡被告知应该重点看某段某句如何如何理解作者用意。一方面苏轼说目遇之而成色,选择在何处目光相遇的自由可能暂时还不想让渡;另一方面萨特说自由才是人类的刑罚。看什么风景买什么相机,无不自作自受。
选苏轼还是选萨特呢。生活的本质是磨损,如切如磋,想要忘记的事情太多。借用相机也非要记下来的那些人和事,相机也好人也好事情也好,暂时想要自己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