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德国之后第一次旅行,选择了Wetzlar的徕卡公园。Wetzlar距离法兰克福搭火车一个小时左右,周六在法兰短暂停留周日前往Wetzlar,总部商店不开,从根源上预防剁手,不过也少了一些逛店看器材的乐趣。
Wetzlar火车站有公车直达徕卡公园,车程约25min。走路同样可以到达,地图显示50min,实际上离开Wetzlar镇子中心之后一路上坡,走到两腿发颤,没有必要。之所以选择走路是想顺道看看镇子中心的Wetzlarer Dom,韦茨拉尔大教堂。到达的时候阳光正好,教堂里面风格混杂光影斑驳,外面旋转木马还没有组装完成。冬季假期要到未到,有点无聊,也有点期待。
从大教堂再走半小时左右(的上坡路)就能到达徕卡公园。虽然叫徕卡公园,德/英文是Leitz-Park,也就是原先Leitz光学工厂的品牌而非Leitz+Camera结合而来的Leica。当然Leitz作为相机商标一直使用到1986年,后由Leica取代。如今红点Leitz的logo则使用在电影镜头产品线上,这也体现在园区的建筑上。
整个徕卡公园大致有画廊,酒店,博物馆,咖啡馆这几个可以进入的建筑。最大的画廊也是徕卡总部所在的建筑,里面有产品陈列,还可以预约参观工厂。去的这天里面都是爷爷奶奶,跟品牌气质好像毫无关联,又好像有几分道理。
没有画廊的内部照片是因为拍完Leitz博物馆之后相机没电了,看起来m10电池寿命将尽,好在逛得最认真的也是博物馆,来详细说说。
博物馆分上下两层,一层是另一个真正的画廊,去的时候正在展出22年度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奖奥斯卡·巴纳克奖。画廊入口右边写着这次奖项的介绍,一个自然段特别指出本次评选有大量的女性摄影师入选。你要是跟我唠这个,右边墙上是历届获奖者的照片,大量白男,无一亚裔。
除了画廊之外博物馆一层是周日关门的徕卡商店,那幅嘲讽少女,以及通往二楼的大眼睛楼梯。
二楼是真正的博物馆部分,主要有徕卡公司的历史展示和一些摄影相关的互动装置。历史方面展示了徕卡如何从一家显微镜公司到现在的相机和光学巨头,罗列了几代重要人物和每个时代重要的产品。
其中一个小厨窗展示用以辅助计算光路的打孔计算机,并指出徕卡是首次采用计算机辅助镜头设计的光学工厂。联想到2022年炒冷饭的m6,行,愿你不忘初心吧。
互动装置方面有介绍光学设计的演示台,比如下面这个,左下角架在小铜圈上镜片/镜组可以拿起来移动,右边的图像会随着镜片/镜组的增减和移动改变成像,同时左边的光学结构图会随之改变并介绍每一组镜片对光路做了哪些修正。
还有一个模拟暗房,用模型加触屏的形式展示照片冲印过程,从对焦到显影到定影,冲印结束照片还能扫码带走,在纯纯digital的空间了解analog的技术,未来已来了家人们。
↑网图
另外还有一批互动装置介绍曝光三角,顺带展示SL2的对焦连拍暗光等等性能。比如这一个小厅里观众可以通过调节几个风扇的速度来控制背景里纸条的晃动程度,然后通过调节曝光三角的参数来获得想要的动态模糊。
类似这样的小厅有四五个吧,打光一流,布置用心;SL2性能也足够强大——只是要看懂说明,别动得太快了。
艺术也好,生意也罢,最后卖的都是故事。上面的装置,观众可以通过在空中挥动小棍控制对焦点和拍照,“别动得太快”可能是因为动作捕捉或是连线拍摄的局限而非相机本身性能不济。被断章取义放到我的故事里,“你细品”。
类似的故事还有各种镜头和它们的油腻外号,ccd卡片机的神奇疗效,新闻摄影奖项上镜头只对准一边的获奖作品。
1914年,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出版《堂吉柯德沉思录》,里面写道,我就是我与我所处的环境,如果我不能拯救我的环境,自己也无法得救。这“环境”既指可触碰的物理环境,也指由故事和叙事构成的精神环境。沉思录出版前一年,奥斯卡·巴尔纳克在Wetzlar发明世界上第一部35mm相机;而沉思录出版几天之后,一战爆发。